全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代表工作体系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1669
等专业技能相对欠缺的实际,围绕助力陕西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120多名代表在厦门开展专业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突出专题培训。2024年以来,围绕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省人大常委会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确定培训专题,在培训工作的“专实精深”上谋篇布局。2024年5月,组织代表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重点培训学习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财政金融政策、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知识;10月,组织代表在宁波大学重点学习生态型数智化建设、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与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知识。全年,省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代表线上培训1200人次,线下培训217人次,累计培训代表1400余人次。
除此之外,省人大常委会借助高校资源,打造培学阵地,在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2所高校设立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基地,指导对我省市县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为基层代表培训提供了平台保障。
不断提升议案建议办理质效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量,注重统筹推进,将议案办理与立法、监督工作有机结合,在开展专题调研过程中,认真梳理总结各方面意见建议;加强与代表全过程沟通联系,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并及时反馈议案审议办理情况;通过座谈交流、联合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切实提高议案审议质效。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提出环节重质量、交办环节重规范、督办环节重落实、评议环节重公开”的思路,通过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逐步探索形成了代表建议“全覆盖”督办思路、“点-线-面”督办模式、“提”“督”“办”“评”闭环工作流程,提升了代表建议办理实效。
在提建议方面,强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规范引导。除了鼓励代表通过自主调研形成议案建议,每年还协调省“一府一委两院”通报情况、寄送资料以及邀请代表参加会议或活动,指导各选举单位聚焦我省高质量发展等关注度高、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法定履职活动,为代表积累了大量一手素材。二是分级把关。年底,将代表建议选题征集范围扩大至县级,让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在征求同级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代表建议参考选题。三是跟进服务。人代会前,省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力量,留出一定时间,采取视频对话、现场辅导等方式,对有修改完善建议需求的代表提供辅导和帮助。
在办建议方面,督促所有代表建议承办单位落实“四项机制”:一是将代表建议办理,纳入承办单位全年工作计划,避免代表建议在承办单位未经统筹直接分到处室、分到个人被“降格处理”。二是督促承办单位实行建议办理事项“承诺制+台账制”,强化办理任务与代表的沟通和确认,便于办理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三是实行代表建议“不涉密、尽公开”,将代表建议与办理结果同时在网上公开,便于全社会对建议办理质量“双向监督”。要求各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纳入全年计划、承诺办理事项、公开办理过程,突出对“建议办理事项承诺制+台账制”的督促落实,要求承办单位将每件代表建议分解为若干办理事项,向代表办前承诺、办中沟通、办结答复、办后反馈。四是办理结果向承办单位反馈的同时通过陕西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直接向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反馈,避免代表建议办理“被满意”。
在督建议方面,建立省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相关委员会归口督办、代表工委常态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承办单位内部督办的“大督办”工作机制。将代表建议督办与常委会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法律监督方式相结合,增强了代表建议办理的力度。对于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代表建议,采取电话联系、登门走访、当面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或采取“提”“督”“办”三方见面方式,由点及面,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定,推动代表建议中的相关问题从制度层面得到解决。持续开展代表建议督办视察活动,推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
在评建议方面,每年两会前,省人大常委会都要分别听取和审议省“一府两院”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每条建议办结后,代表可以随时通过陕西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对承办单位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
突出专题培训。2024年以来,围绕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省人大常委会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确定培训专题,在培训工作的“专实精深”上谋篇布局。2024年5月,组织代表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重点培训学习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财政金融政策、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知识;10月,组织代表在宁波大学重点学习生态型数智化建设、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与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知识。全年,省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代表线上培训1200人次,线下培训217人次,累计培训代表1400余人次。
除此之外,省人大常委会借助高校资源,打造培学阵地,在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2所高校设立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基地,指导对我省市县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为基层代表培训提供了平台保障。
不断提升议案建议办理质效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量,注重统筹推进,将议案办理与立法、监督工作有机结合,在开展专题调研过程中,认真梳理总结各方面意见建议;加强与代表全过程沟通联系,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并及时反馈议案审议办理情况;通过座谈交流、联合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切实提高议案审议质效。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提出环节重质量、交办环节重规范、督办环节重落实、评议环节重公开”的思路,通过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逐步探索形成了代表建议“全覆盖”督办思路、“点-线-面”督办模式、“提”“督”“办”“评”闭环工作流程,提升了代表建议办理实效。
在提建议方面,强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规范引导。除了鼓励代表通过自主调研形成议案建议,每年还协调省“一府一委两院”通报情况、寄送资料以及邀请代表参加会议或活动,指导各选举单位聚焦我省高质量发展等关注度高、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法定履职活动,为代表积累了大量一手素材。二是分级把关。年底,将代表建议选题征集范围扩大至县级,让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在征求同级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代表建议参考选题。三是跟进服务。人代会前,省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力量,留出一定时间,采取视频对话、现场辅导等方式,对有修改完善建议需求的代表提供辅导和帮助。
在办建议方面,督促所有代表建议承办单位落实“四项机制”:一是将代表建议办理,纳入承办单位全年工作计划,避免代表建议在承办单位未经统筹直接分到处室、分到个人被“降格处理”。二是督促承办单位实行建议办理事项“承诺制+台账制”,强化办理任务与代表的沟通和确认,便于办理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三是实行代表建议“不涉密、尽公开”,将代表建议与办理结果同时在网上公开,便于全社会对建议办理质量“双向监督”。要求各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纳入全年计划、承诺办理事项、公开办理过程,突出对“建议办理事项承诺制+台账制”的督促落实,要求承办单位将每件代表建议分解为若干办理事项,向代表办前承诺、办中沟通、办结答复、办后反馈。四是办理结果向承办单位反馈的同时通过陕西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直接向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反馈,避免代表建议办理“被满意”。
在督建议方面,建立省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相关委员会归口督办、代表工委常态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承办单位内部督办的“大督办”工作机制。将代表建议督办与常委会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法律监督方式相结合,增强了代表建议办理的力度。对于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代表建议,采取电话联系、登门走访、当面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或采取“提”“督”“办”三方见面方式,由点及面,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定,推动代表建议中的相关问题从制度层面得到解决。持续开展代表建议督办视察活动,推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
在评建议方面,每年两会前,省人大常委会都要分别听取和审议省“一府两院”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每条建议办结后,代表可以随时通过陕西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对承办单位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