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代表工作体系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1718
案例、选树一批履职优秀代表)创建活动。汉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四带头四争当”(带头讲政治守规矩,争当“跟党走”的表率;带头站稳群众立场,争当“为人民”的表率;带头服务发展大局,争当“履职责”的表率;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争当“守法纪”的表率)活动。
  突出代表主体作用,较好展现了代表的履职风采。此项活动,在助力中心工作的同时放大代表履职功效,推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形成具有人大代表辨识度的履职成果。据统计,“立法监督助发展行动”中,全省各级代表积极向有立法权的机关提出有关立法修法的意见建议178件,积极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31件、通过27件,批准设区的市法规38件;“视察调研献良策行动”中,各级人大精心组织代表观摩或视察重大项目,开展“代表进万家”走访调研,参与代表15.7万人次,形成成果9140件;“依托家站办实事行动”中,各级代表走进全省6435个代表联络站,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逐步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常态”;“督办建议促落实行动”中,督办高质量项目推进方面的建议10763件、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建议5390件、干部作风提升方面的建议916件,力求每督办一件建议推动落实或改进一方面工作;“提升能力促履职行动”中,各级人大根据新时代人大工作需求,组织代表系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体系化的业务学习培训、常态化的场景应用为代表履职赋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666个,参训代表160599人次。
  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走深走实
  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宝鸡市凤翔区、咸阳市兴平市、安康市镇坪县开始试点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在连续扩大试点的基础上,2023年10月提请省委出台《关于在全省县乡两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截止2024年7月,全省县乡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已实现“全覆盖”。据统计,仅2024年以来,全省县乡两级已累计实施民生实事票决项目6000多个,投入资金730多亿元,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从试点、扩面到全覆盖,各地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专题汇报,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票决制的《意见》。各市委、县乡两级党委也都将票决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出台实施意见或指导意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依法开展票决制工作。
  各级人大积极推动落实。省委《意见》印发后,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全省人大系统的视频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全省各级人大认真解读政策要求,加强工作培训,学习借鉴经验,形成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以推进会、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全力推进。现已基本形成了民生实事从项目征集、论证筛选、审议票决、组织实施到监督评估的闭环工作模式。
  人民群众参与更加广泛真实。全省各级人大把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有效载体,坚持全覆盖动员征集、全流程精准筛选、全链条跟踪督导、全方位民主评议,不断扩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有序参与。许多县级人大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面向社会“海选”、动员代表“征选”、会同部门“筛选”。部分乡镇依托代表联络站、利用选民接待日、代表接待岗面对面征集民生实事项目。
  学习培训赋能代表高效履职
  省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在各个阶段的成长规律,采取“三段式+模块化”的方式对代表进行培训,增强了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基础培训。换届伊始,为使新当选代表尽快进入角色,省人大常委会采取“全覆盖、无差别、无遗漏”方式对代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但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代表履职规范等内容,还包括对“一制度+四部法+两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知识,以及审议各项报告、提写议案建议等专业技能培训。基础培训为代表依法有效履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强化专业培训。在完成代表全覆盖初任培训之后,针对部分新任的基层代表履职经验相对缺乏,特别是审议各项报告、提写议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