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监督刚性和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1840
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聚焦强化对监察、司法工作的监督。听取和审议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相关工作报告,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23年,推动重拳监督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全省电诈案件立案数、群众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2.8%、11.5%,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2024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与省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衔接办法》,共同探索创新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听取和审议诉源治理、民事检察、检察建议工作情况等报告,开展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调研,开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全省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听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专项报告,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跟踪监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不断探索实践 勇于改革创新  预算审查监督取得明显成效
  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改革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不断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健全完善预决算审查监督制度机制。深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制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化人大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政府预算开展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和支出政策的审查监督,首次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题审议。加大预算绩效审查监督力度,进一步拓展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审查范围。制定加强和改进审计整改监督的意见,连续对12个省级部门单位审计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推动健全完善整改长效机制。加强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基层联系点建设,新增联系点18个,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定全国首部地方人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条例,编制印发《陕西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年)》,持续完善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坚持每年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实现四大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全覆盖。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问题清单,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摸清了全省国有资产家底,向人民交出全省国有资产明白账,放心帐。
  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首次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地方债务管理问题整改情况跟踪调研。2024年审查批准新增政府债券1135.34亿元,审查批准置换债券564亿元。进一步加强对债务风险管控的监督,推动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助力全省经济行稳致远。
  履行宪法实施和监督职责  不断提高备案审查能力和质量
  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备案审查工作制度保障不断强化、监督纠正力度不断加强、独特功效日益彰显,共完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593件,纠正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25件,从制度层面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备案审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从2019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已连续6年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2022年全省10个设区的市、107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实现了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全覆盖。2024年1月,陕西在全国率先修订备案审查省级地方性法规,即《陕西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将县级以上“一府一委两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全面纳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范围,明确了“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目标和使命。
  备案审查实践取得新成效。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先后开展黄河保护法、行政复议法和滞后不适用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专项清理。紧盯关键“民生小事”,2024年初,对涉及“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须经本单元全体业主同意”、“出租汽车驾驶员就业户籍限制”等规范性文件专项审查,共核查规范性文件332件,废止91件、修改58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备案审查的作用。
  数字赋能备案审查更为便捷。2024年2月,陕西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已全面向公众开放检索,截至目前已有491件地方性法规、215件地方政府规章、2795件规范性文件入库,群众可以搜索网站和微信小程序随时查询,公众可以在线提交审查建议,提供一键启动审查按钮,为公众参与备案审查工作、监督制度建设的方便之门,使备案审查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汇民生。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