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宪法”正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5年02月11日
字数:669
“五四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是,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以代替共同纲领就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通过的“五四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和运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五四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地位。这样一个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时77天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了做好宪法起草工作,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在宪法起草委员会下成立了由毛泽东挂帅的宪法起草小组,负责提供宪法草案初稿。“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12月14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的同志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在27日夜到达杭州后,毛泽东同志开始集中时间和精力起草宪法草案。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不仅确定了宪法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编纂原则,还亲自撰写、讨论、修改与论证宪法草案。他对宪法条文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例如,提出了“以事实为根据,不能凭空臆造”的制宪指导思想,认为制定新中国的宪法必须从现时中国的实际出发。
1954年3月17日,历时77天,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结束了杭州的宪法起草工作返回北京。从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是,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以代替共同纲领就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通过的“五四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和运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五四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地位。这样一个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时77天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了做好宪法起草工作,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在宪法起草委员会下成立了由毛泽东挂帅的宪法起草小组,负责提供宪法草案初稿。“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12月14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的同志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在27日夜到达杭州后,毛泽东同志开始集中时间和精力起草宪法草案。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不仅确定了宪法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编纂原则,还亲自撰写、讨论、修改与论证宪法草案。他对宪法条文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例如,提出了“以事实为根据,不能凭空臆造”的制宪指导思想,认为制定新中国的宪法必须从现时中国的实际出发。
1954年3月17日,历时77天,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结束了杭州的宪法起草工作返回北京。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