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论述的溯源、维度和特征

2025年01月10日 字数:1879
用,应把代表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积极拓展代表工作内涵,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要“加强两个联系”,密切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虚心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二要充分利用创建的“人大代表之家”平台,积极拓展代表工作内涵,不断创新代表工作、建议办理机制,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三要紧扣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论述的特点
  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对人大工作的引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建立、巩固发展的,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完善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功效,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就是要保证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全面履行保证宪法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把宪法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宪法既是我国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总依据,也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总依据,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发展国家各项事业推动宪法实施,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积极有效的工作以及宪法监督保证宪法实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宪法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新时代国家各项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推动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提高新水平。
  切实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地方立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特征鲜明的制度规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中央和地方党委领导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制定一大批地方性法规,促进了地方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地方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立法经验不断丰富,立法水平不断提高,也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和地方人大工作夯实了基础。
  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做民生工作,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部署、推进人大工作。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上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人大工作紧紧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扣在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上来,紧紧扣在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上来。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每一项部署、每一项举措都自觉服从服务大局,保证党中央和同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部署、推进人大工作,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