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论述的溯源、维度和特征

2025年01月10日 字数:1040

□ 文/倪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论述的主要思想来源、维度和特征方面进行了阐述。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论述的主要思想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同步把握历史传承和现实要求,将政治经验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以探索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源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时期的惨痛教训表明各种寄希望于西方政治制度的旧式农民战争、自强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革命,都不能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保障。1921年到1954年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过渡。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引下,各级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意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上,又明确划分了国家的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分别由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行使,上述机关由人大产生、受人大监督,彼此间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共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论述的六个维度
  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所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建立、巩固发展的,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