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连心桥”筑得更牢

2025年01月10日 字数:1343
    清油河社区基层立法联络点信息员张弛正在开展“线上线下”草案建议征集工作。

办理流程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密切了工作之间的衔接。
  构建闭环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准确把握联系点的基层属性、立法属性、联通属性,商南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出了“接收立法草案任务、宣传动员发布、组织活动收集、分析研判上报、意见建议录入系统”的“五步闭环工作法”,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图,使立法联系点工作逐渐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
  强化能力提升锤炼过硬本领
  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了商南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折射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大气象,县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学习培训,加快立法联系点建设和运行步伐。
  外出学习“取经”。2024年4月,商南县人大常委会组成7人考察组,由分管副主任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舟山人大立法联系点开展考察学习,深入学习了萧山区“站点共建”“工作融合”“1舱2端5版块”等工作经验,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立法联系点的“11123”沈家门品牌,为商南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启动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邀请专家指导。先后邀请了县内资深法律专家到人大机关、联络站和民意监测点指导建设工作,又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到三个立法联络点开展“人大代表大讲堂”,使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深刻认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大意义,明晰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的职能定位。
  精心组织培训。组织领导小组成员、信息采集员和部分人大代表集中业务学习2次,提升工作水平。各联络点还通过律师、专家或“法律明白人”解读草案内容,邀请专业人士参加座谈会,将“法言法语”转换成“民言民语”,推动实现收集意见的代表性、专业性、原真性、创新性,有效提升上报意见建议的质量。
  强化作用发挥凸显工作成效
  基层立法联系点植根基层,功能不断延伸,已然成为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职能作用,共同助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高质量发展。
  “原汁原味”听民意。2024年以来,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完成中、省、市人大法工委下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监察法》《商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12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研究讨论,提出需要补充或调整的意见建议45条。
  法律宣传增实效。利用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聚焦群众关注反响强烈的问题,采取集中宣讲、以案释法等形式,在三个联络点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3次,在“云端代表联络站”先后对5部法律、条例草案进行网上征求意见,征集意见建议56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开展主题活动。将立法联系点相关工作融入到“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和美乡村”“双岗双建”“人大代表·局长面对面”等活动中,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下沉到乡村调解矛盾纠纷25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次,指导农村民调工作8次,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担当、新作为。
  下一步,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让基层立法联系点真正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点”、基层治理的“同心圆”、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商南实践。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