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连心桥”筑得更牢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以“四个强化”建好用活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5年01月10日 字数:1131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在县监察委员会组织召开《监察法》草案修改征求意见讨论会。

  □文/王强 胡春丽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强化“阵地建设、机制保障、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让立法工作走入寻常百姓家。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陕西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既是对商南县人大常委会的信任和肯定,更是鼓励和鞭策。商南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强化“阵地建设、机制保障、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让立法工作走入寻常百姓家。
  强化阵地建设 畅通民意渠道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基层群众直接参与立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基层群众心声快速、准确到达立法机关的“直通车”。商南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八有”(有场所、有人员、有标识、有制度、有流程、有活动、有记录、有台账)要求,使阵地建设逐步规范。
  健全组织机构。商南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立法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在人大常委会机关设立了立法联系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联络组、专家组、公众参与组、信息宣传组,构建起“人大常委会统一领导,人大主席团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人大各工委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组织机构,还选聘了6名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热心立法公益事业、拥有良好立法建议能力,且有时间、有精力参与立法活动的人员,构建一支立法征询专家队伍。
  “站点”融合共建。在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完成立法联系点办公室建设的基础上,在城关街道办东岗、任家沟社区和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基层立法联络点,又在任家沟、东岗等社区建立民意监测点,结合实际,合理调配了必要办公设备,实现了“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络点+民意观测点”的“三点一线”立法信息采集点工作网络。
  “云端”延伸触角。依托商南县“云端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设置了“立法意见征询”模块,让更多群众可通过“线上”表达法制诉求,增加了征集立法意见建议的渠道。形成了纵向到底、“线上+线下”、上下联动的立法建议收集网络,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活动、反映立法意见更为便捷。
  强化机制保障 促进规范运行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商南县人大常委会以完善和创新相关配套制度为重要抓手,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制度。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工作办法》,详细规定了立法联系工作领导小组8项工作内容,立法联系办公室的10项工作内容,建立了意见收集制度、职责分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和意见反馈五项制度,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和工作责任。
  规范工作流程。在建设中,商南县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工作办公室选派3名干部“一对一”指导3个立法联络点建设工作,每个立法联络点确定1名联络员和2名AB岗信息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共同推进工作机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