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监督实效 守牢安全防线
2025年01月10日
字数:1420
患排查不深入、不彻底,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不充分,工作措施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流于形式等。
针对下一步工作,报告建议,紧抓责任制这一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坚持党政同责、属地管理、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企业主体同频共振,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防止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下卸责任,避免责任落实力度逐级递减。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厘清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每个行业领域有人管。要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摸清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监管盲区,严防漏管失控。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日常管理、自查自纠,切实把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杜绝责任盲区和争议。
聚焦突出风险隐患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报告显示,新修订的“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全省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矿山生产安全八条硬措施”,聚焦矿山、化工、消防等9个高危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总结形成“32+1256”成果。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一体推动企业、部门、地方党委政府3个层面20项工作任务落实,实施具有陕西特色的“16+20”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7890项。
我省是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之一,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化品企业数量多,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数量全国排名靠前,老旧设施设备超期服役,老旧小区消防安全等传统安全风险依然突出。城市安全运行的问题日益显现,高层建筑、燃气管道、城市内涝等也积累了大量风险隐患。
报告建议,聚焦突出风险隐患,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大政府和企业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盯紧化工、矿山、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坚持关口前移、精准施策,深入排查重大安全问题隐患和重点安全风险点,着力“控风险、除隐患、防事故”。要强化严格执法,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进跨区域交叉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源头管控治理,加快推动双重预防机制法治化、系统化、规范化,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强化安全保障措施 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报告显示,新修订的“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安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但在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数字化安全管控和风险监测预警能级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安全生产科技赋能水平还需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政府部门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安全风险防控还需深入。一些矿山、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装备、专业技术人员等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电动车禁止上楼监控落实不严。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标识、风险告知书不全,建筑施工现场配电箱“上锁挂牌”执行不严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景区最大客流承载控制预案不足。有的企业没有根据新修订的“一法一条例”,及时建立或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针对下一步工作,报告建议,加快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制定落实更多惠企政策,推动高危领域实现检测预警、风险研判智能化。督促帮助重点企业设施设备更新迭代,攻坚城市老旧燃气设施更新改造,推广高层建筑电梯加装电动车智能阻止系统。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操作规范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齐配足基层执法人员,加强专业执法装备配备,不断提高专业执法能力和执法力量。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
针对下一步工作,报告建议,紧抓责任制这一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坚持党政同责、属地管理、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企业主体同频共振,着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防止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下卸责任,避免责任落实力度逐级递减。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厘清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每个行业领域有人管。要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摸清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监管盲区,严防漏管失控。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日常管理、自查自纠,切实把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杜绝责任盲区和争议。
聚焦突出风险隐患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报告显示,新修订的“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全省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矿山生产安全八条硬措施”,聚焦矿山、化工、消防等9个高危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总结形成“32+1256”成果。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一体推动企业、部门、地方党委政府3个层面20项工作任务落实,实施具有陕西特色的“16+20”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7890项。
我省是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之一,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化品企业数量多,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数量全国排名靠前,老旧设施设备超期服役,老旧小区消防安全等传统安全风险依然突出。城市安全运行的问题日益显现,高层建筑、燃气管道、城市内涝等也积累了大量风险隐患。
报告建议,聚焦突出风险隐患,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大政府和企业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盯紧化工、矿山、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坚持关口前移、精准施策,深入排查重大安全问题隐患和重点安全风险点,着力“控风险、除隐患、防事故”。要强化严格执法,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进跨区域交叉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源头管控治理,加快推动双重预防机制法治化、系统化、规范化,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强化安全保障措施 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报告显示,新修订的“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安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但在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数字化安全管控和风险监测预警能级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安全生产科技赋能水平还需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政府部门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安全风险防控还需深入。一些矿山、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装备、专业技术人员等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电动车禁止上楼监控落实不严。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标识、风险告知书不全,建筑施工现场配电箱“上锁挂牌”执行不严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景区最大客流承载控制预案不足。有的企业没有根据新修订的“一法一条例”,及时建立或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针对下一步工作,报告建议,加快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制定落实更多惠企政策,推动高危领域实现检测预警、风险研判智能化。督促帮助重点企业设施设备更新迭代,攻坚城市老旧燃气设施更新改造,推广高层建筑电梯加装电动车智能阻止系统。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操作规范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齐配足基层执法人员,加强专业执法装备配备,不断提高专业执法能力和执法力量。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