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精神融入铜川司法实践的路径研究

2024年12月10日 字数:1563
资料图片

容。”陕甘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构筑了照金精神的灵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进行革命斗争时把对党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坚定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彰显了“知有党不知有身”的高尚品质。对党的绝对忠诚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标识,是党的革命事业历经无数波折仍屹立不倒、面对危难关头仍能扭转局面的强大支撑。对党的绝对忠诚和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理想信念,引领着陕甘地区的共产党人不畏险阻、越挫越勇、越战越强,并创建和发展了陕甘革命根据地,这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照金精神的精髓——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联系中断的情况下,不盲目依靠上级,把党的正确路线与陕甘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照金时期共产党人经历了血与火的锻造,锤炼了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忘我奋斗的斗争意志,铸就了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照金精神。陕西革命早期主要领导人刘志丹虽经历过很多失败却从不灰心,还鼓舞士气,势必要将革命斗争进行到底;习仲勋曾因参加党组织领导的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但他仍冒着生命危险,视死如归,坚持进行革命斗争,以“最大的牺牲决心”进入国民党西北军进行革命活动。可以说,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革命骨干都拥有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他们为革命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精神,正是照金精神的精髓所在。
  照金精神的特质——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照金时指出:“照金精神在现在还是很适用的,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够在照金落脚,就是因为群众基础好,他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这里的群众能够支持革命。”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中,共产党人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推进民主建设,保障群众权利,提升群众认同,科学制定政策,保障群众利益,得到了当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充分体现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站稳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刘志丹、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遵循中国革命规律,依靠人民群众,拉起武装,制定适应当地的方针、政策及路线。在照金苏区创建过程中,习仲勋和边区领导人一村一村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相继组织起农会、贫农团和地方游击队,为根据地创建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习仲勋提出:“不能抄袭一套旧的教学方法,必须学用一致。群众做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不仅群众有兴趣,容易学,并能够学一下就会用,长期不会忘。”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他们始终把群众疾苦放在心间,与群众患难与共。毛泽东也称赞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就是共产党人扎根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干革命的历史。
  照金精神蕴含的法治价值
  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锻造了照金精神,照金精神产生于革命实践过程之中,又反作用于革命与建设,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照金精神影响着铜川司法的基本属性与制度建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挖掘照金精神在法治中所起的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红色法治文化的发展,让照金精神在社会治理中更好地发挥效能。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照金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坚持对党忠诚的政治素养的培育和熏陶,锤炼出对党忠诚的红色革命文化,忠诚于党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实践命题,西北老一辈革命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增强对党的崇高信仰,刘志丹在入党誓言中写道:“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