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代表会干 能干 愿干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三注重”提升代表工作绩效剪影

2024年12月10日 字数:1581
    2024年7月20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到平梁镇视察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发展工作。

  □ 文/吴大美 彭进军

  近年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代表履职为抓手,找准切入点,抓住创新点,聚力突破点,用心探索创新代表工作,聚焦“三注重”落地落细,促进代表会干、能干、愿干,组织激励引导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代表履职为抓手,找准切入点,抓住创新点,聚力突破点,用心探索创新代表工作,聚焦“三注重”落地落细,促进代表会干、能干、愿干,组织激励引导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重履职保障 让代表会干
  以“学”提能。针对人大代表基层多、“新手”多的实际,每年围绕人大代表履职等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围绕“建议高质量”目标,组织代表建议撰写专题培训,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同时,通过为代表订阅有关刊物和法律书籍,动员代表关注省、市、县人大公众号、运用321民情在线平台等途径,组织代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人大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代表整体素质。
  以“站”当家。为让代表更有“家”的归属感,深度做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文章。采取召开县镇人大工作联系会议、制定建设运行标准要求、印发规范化建设运行考评办法等方式,积极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提档升级、提质增效;采取调研日、走访日、接待日、视察日、述职日“五个日”活动模式,让代表进站全覆盖、联系全方位、履职全天候;创新代表明责、亮责、述责、评责“四责”管理模式,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让837名四级人大代表有了“用武之地”。系统推进全县10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统筹谋划有条件村社建设代表联络点,全面构建“1个县总站+10个镇中心代表联络站+N个代表联络站”总体布局。2023年,探索“党建+联络站”模式,高质量完成了新材料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培育工作,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批示肯定。
  以“行”践知。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与中心工作,紧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或依托镇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或组织代表直接参与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让代表修好调查研究“必修课”,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以高质量调研成果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今年以来,组织代表开展月河川道供水保障情况、代表建议办理情况、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消防法、城区教育资源优化调整等视察、调研、执法检查16次,收集代表意见建议270余条。今年7月,首次组织10名县人大代表临案听审县法院审判案件,印发第一份临案听审意见书;8月,召开202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评议会,专题听取和审议1位副县长和3位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述职报告,有效促进政府部门切实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全县政务服务工作优化升级。
  注重创新赋能 让代表能干
  以“制”促联。聚焦人大代表履职为民主线,出台《汉阴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健全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三联机制”,结合党委推行的“321”基层治理模式,每一名人大代表联系20至30户、50至120人,逐步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汉阴实践”。2023年以来,联动组织村代表联络站集体活动25次,参加代表56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6条。邀请县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47人次,组织基层代表参加相关执法检查、调研、专题询问等活动210人次,向省、市人代会提出议案建议37件,有效拓宽代表参政议政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以“民”为师。采取“面对面”等方式,开展“双联系”活动,让“身”入基层、“心”连群众,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推动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向上流动。如县人大代表吴增禄、盛良超在走访时,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供电变压器负荷小问题,分别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汉阳集镇线路改造工作的建议》《关于解决双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