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 擦亮凤香型白酒“金字招牌”
——宝鸡市凤翔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宝鸡市凤香型白酒历史文化和产区环境保护条例》专题询问纪实
2024年12月10日
字数:1635

□ 文/彭宏洲 张卫星 孙鹏
以法治之力,护产业之兴。宝鸡市凤翔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宝鸡市凤香型白酒历史文化和产区环境保护条例》专题询问,是一次对凤香型白酒产业的全面审视和深度推动,为凤香型白酒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宝鸡市凤香型白酒历史文化和产区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要求,要加强凤香型白酒历史文化保护,认定区级凤香型白酒酿造技艺代表人、酒海编织技艺传承人。请问我区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保证凤香型白酒历史文化三千年无断代传承发展?”
“冬季取暖气源紧缺,‘民企争气’矛盾突出,请问区政府如何保障凤香型白酒产区供气供热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后期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这些直截了当的提问,来自2024年9月29日召开的宝鸡市凤翔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区政府贯彻落实《宝鸡市凤香型白酒历史文化和产区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的会议现场。
倾听民声 以群众关切确定议题
群众关切,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宝鸡市凤翔区,以“四大名酒”西凤酒为代表的凤香型白酒不仅承载着关中西府的历史文化,更是关乎地方经济发展重任的“金字招牌”。年初,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倾听民意,了解到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不高,同时,白酒产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初步调研发现,目前凤翔的白酒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凤香型白酒需要在销售环节下功夫,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无法充分展现凤香型白酒的独特魅力。此外,产区环境保护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和高粱种植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白酒的品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凤翔的首位产业,凤香型白酒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为此,凤翔区人大常委会在确定2024年为“监督质效提升年”后,基于“区之大者”和群众关切,优先将《宝鸡市凤香型白酒历史文化和产区环境保护条例》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议题。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区人大常委会对民意的尊重和对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连年监督 执法检查掌握实情
凤翔酿酒历史悠久,白酒产业是凤翔经济发展的命脉,涉酒企业收入和白酒产业税收均占全区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为了守护凤香型白酒产业的“金字招牌”,换届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行动,连续三年持续跟踪白酒产业发展,连续两次开展了以助力凤香型白酒产业发展为中心的专题询问,以法治之力为凤香型白酒产业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2022年10月,凤翔区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2023年6月,在区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凤香型白酒市场开拓情况的调研报告。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再次确定白酒产业监督议题,并迅速组织开展了执法检查,深入了解《条例》在西凤酒主产区凤翔的贯彻落实情况。
9月6日,凤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晓锋的带队下,检查组先后深入秦源凤香酒业、西凤高粱种植基地、西凤集团、大槐社水厂和柳林酒业等五个点位实地察看了新兴酒企建设、酒海制作技艺、原粮安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产区水源地保护和文化传承及产业数智平台生产经营销售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技艺传承人深入交流,全面了解《条例》在全区贯彻实施情况。
检查组发现,在产业发展方面,西凤酒十万吨基酒、柳林酒业四万吨基酒扩建和西凤现代包材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都在全力推进。区政府在要素保障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一年半的管网改造提升项目,置换近70年的地下水,有效保障了白酒生产。在土地方面,区政府已经征地2980亩,完成供地2000亩,从征集、报批到供地全环节全要素保障和支持白酒产业发展。在原粮种植方面,西凤集团和柳林酒业成立了高品质原料种植基地,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种植高粱,目前全区已种植高粱两万亩。
然而,执法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方面还缺乏系统性,高粱种植距离10万亩的目标也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