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力量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

2024年12月10日 字数:1582
10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率全国人大常委会企业国有资产法执法检查组在陕西省开展执法检查。 图/熊烈

  
国有资产法中增加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和管理相关条款,充分体现党对企业国有资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领导作用。
  文化企业发展仍面临难题
  换上唐装,走进活灵活现的长安街巷,感受“做一天长安人”的奇妙体验……如今在古都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当仁不让”的热门文旅地标。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涌现,这座以具有市井烟火气的盛唐长安城为时空背景,融合影视IP、唐文化、古建筑和数字化旅游等多元化内容的街区,以富有“唐风唐韵”的视听体验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被誉为文化旅游大省。
  陕西文旅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的有力推动。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武勇超介绍,目前由省委宣传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共5户,整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企业总体规模实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尽管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但仍存在规模小、盈利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武勇超指出,受新媒体、新技术冲击,部分企业传统主管业务板块增长下滑,“互联网+文化”等新兴业务仍在培育之中,部分企业转型发展还未形成规模,业绩增长缓慢。
  谈及文化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昌博深有体会。一方面,文化企业在发展中容易出现资产投入和经营产出不匹配的问题。同时,无形资产是文化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难度较大,导致文化企业资产确认存在一定困难。此外,文化企业国有资产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两个维度,现有的绩效考评体系有待优化。
  对此,孙昌博建议实施文化企业分类监管与考核,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对文化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差异化考核,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文化企业绩效考评体系。同时,建议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类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向整个文化产业推广实施,并酌情对文化企业给予增值税优惠等。
  推动企业高端智能化发展
  成排的工业机器人灵活自如地挥舞着机械臂,在全自动数控机床上完成抓取、精准组装各种细小零部件等连续动作;数辆自动化小车在厂区内来回穿梭,精准有序地将物料、零件等运送到位……在位于西安市的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机器与机器之间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地协同作业,智能化生产一气呵成。
  法士特集团打造的智慧工厂是陕西省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检查期间,很多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给检查组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陕西烽火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占主营收入的10%以上,创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通信设备设计与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了“陕西烽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技术研究院”“烽火西邮应急通信研究中心”等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推动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
  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任国介绍,陕西省一直高度重视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国有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举措,加大新兴项目谋划储备力度。2024年计划投资战新项目233个,1月至8月已累计完成投资108.83亿元,同比增长4.49%。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场景创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与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与服务、加强科技创新等方式,引导国有资本精准投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进一步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