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法治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以渭南市澄城县检察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情况为样本
2024年11月10日
字数:1587
□文/刘开锋 王全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澄城检察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英雄故事,传承英雄品质,发扬英雄精神,继承英雄事业。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内涵,创造性地融入检察队伍建设中,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革命旧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寻访会议旧址,不仅是对其保护现状的调研,更是一场回归历史的穿越之旅,大量的见证者和相关专业人员,详实的书面印证材料,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痕迹,都带领我们重新回到革命岁月,感受先辈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对于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
澄城红色资源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自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以来,澄城县院积极与县党史办、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进行对接,了解掌握县域内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产及英雄纪念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数量、占地面积、保护单位所在地、人员编制、保护级别、主管单位及其职责清单等,并建立台账。经过前期摸底,经走访县文物保护所,澄城县目前有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56处,文保工作任务重,而县文保所仅有工作人员6人,不能满足文保工作需求。
常态化开展“寻保传”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院关于常态化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要求,澄城县院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台《澄城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将该专项活动作为澄城县院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活动时间从2021年5月开始,转化为常态化开展,重点突出寻访、办案、体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澄城检察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英雄故事,传承英雄品质,发扬英雄精神,继承英雄事业。积极与县党史办、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进行对接,了解掌握县域内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产及英雄纪念设施的基本情况,同时,联合县文物保护部门,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壶梯山战役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澄城县烈士陵园”“良周烈士陵园”“王超北故居”“西北野战军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梁氏宗祠”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李育才烈士纪念塔”“薛仲舒烈士纪念地”“西北野战军第三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进行寻访调查,通过实地察看,查阅文保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为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澄城曾演绎过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凝结出红色文化的不朽精神。澄城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革命精神,这也是澄城检察文化的灵魂所在,检察干警必须通过汲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养分,丰富红色检察文化。
传承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澄城党组织是陕西省最早成立的党组织之一,声势浩大的澄城农民起义,有力配合了渭华起义,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取得胜利的起义之一。枪林弹雨和血与火的考验,锻造了澄城人民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共产党员张鼎安,出身富家,从小向往革命,他三次被捕,经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不动摇,成为一个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西安事变”时期,他组织成立澄城县第一支红色武装——澄城县抗日救国牺牲团,并与胞农张绍安等一同武装响应“西安事变”,血洒崖畔寨、壮烈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澄城检察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英雄故事,传承英雄品质,发扬英雄精神,继承英雄事业。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内涵,创造性地融入检察队伍建设中,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革命旧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寻访会议旧址,不仅是对其保护现状的调研,更是一场回归历史的穿越之旅,大量的见证者和相关专业人员,详实的书面印证材料,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痕迹,都带领我们重新回到革命岁月,感受先辈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对于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
澄城红色资源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自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以来,澄城县院积极与县党史办、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进行对接,了解掌握县域内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产及英雄纪念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数量、占地面积、保护单位所在地、人员编制、保护级别、主管单位及其职责清单等,并建立台账。经过前期摸底,经走访县文物保护所,澄城县目前有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56处,文保工作任务重,而县文保所仅有工作人员6人,不能满足文保工作需求。
常态化开展“寻保传”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院关于常态化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要求,澄城县院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台《澄城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将该专项活动作为澄城县院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活动时间从2021年5月开始,转化为常态化开展,重点突出寻访、办案、体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澄城检察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英雄故事,传承英雄品质,发扬英雄精神,继承英雄事业。积极与县党史办、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进行对接,了解掌握县域内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产及英雄纪念设施的基本情况,同时,联合县文物保护部门,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壶梯山战役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澄城县烈士陵园”“良周烈士陵园”“王超北故居”“西北野战军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梁氏宗祠”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李育才烈士纪念塔”“薛仲舒烈士纪念地”“西北野战军第三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进行寻访调查,通过实地察看,查阅文保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为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澄城曾演绎过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凝结出红色文化的不朽精神。澄城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革命精神,这也是澄城检察文化的灵魂所在,检察干警必须通过汲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养分,丰富红色检察文化。
传承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澄城党组织是陕西省最早成立的党组织之一,声势浩大的澄城农民起义,有力配合了渭华起义,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取得胜利的起义之一。枪林弹雨和血与火的考验,锻造了澄城人民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共产党员张鼎安,出身富家,从小向往革命,他三次被捕,经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不动摇,成为一个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西安事变”时期,他组织成立澄城县第一支红色武装——澄城县抗日救国牺牲团,并与胞农张绍安等一同武装响应“西安事变”,血洒崖畔寨、壮烈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