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4年11月10日
字数:1340

□文/张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是检察公益诉讼最重要的法定领域之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突出民生导向,竭诚为民履职,2023年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3000余件,同比增长16.8%。此外,探索办理食品药品安全以外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000余件。
捍卫食药安全,就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组组数据背后,彰显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之力守护“舌尖安全”、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担当。
严管重罚
让侵权者“痛到不敢再犯”
“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减肥‘特效药’,里面往往添加了非法的‘料’,甚至有毒。”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徐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2023年9月,常熟市检察院对一起销售“有毒”减肥药案件提起公诉,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起案件的线索,是在审查顾某(另案处理)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时发现的,包括邰某在内的8名犯罪嫌疑人是其下游代理商。”徐芳检察官说。
经调查,2020年2月至12月期间,被告人邰某在明知顾某销售的减肥胶囊中可能添加有西布曲明等违禁品的情况下,仍大量购进,并通过朋友圈线上和美容院线下方式,在江苏多地以单价88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
西布曲明是一种曾被用于减肥药的化学制剂,服用后会引起严重心脑血管风险。因此,2010年起,西布曲明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令禁用。
“为谋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售卖‘毒药’的人不在少数。在减肥药中添加西布曲明、在壮阳药中添加西地那非,是我院办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主要案由。”徐芳检察官说。
此案中,被告人对明知药品中含有西布曲明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对涉案金额含糊其辞。“销售金额与罪刑直接相关。”徐芳检察官向记者介绍,通过调取涉案手机的上千条微信聊天记录,承办检察官最终梳理出符合减肥药销售金额的记录达85笔,金额共计人民币74800元。
徐芳认为,邰某销售“有毒”减肥药已构成侵权行为,除赔偿损失外,还应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目的在于加大犯罪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发挥惩罚、制裁和预防的作用。”徐芳说。
随后,常熟市检察院根据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实际损害情况、非法获利情况等,邀请人民监督员、法学专家、食品药品领域专家公开听证,综合考虑提出三倍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
2023年12月28日,常熟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检察机关相关诉讼请求获得法院支持。邰某表示认罪认罚并在判决前缴纳足额的赔偿金,常熟市检察院将赔偿金发还查明身份的消费者。
据悉,2021年以来,常熟市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30件39人,对其中25件30人已提起公诉,对11件14人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相关当事人支付惩罚性赔偿款180余万元,均获得法院判决支持。
不仅在江苏,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一直紧盯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据统计,2023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含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近5000件,起诉2000余件,支持起诉19件,提出惩罚性赔偿2000余件,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约33万千克,假药、劣药和走私药品约8880千克。
去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从办案情况来看,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案件呈现的特点之一,就是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