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人大“智”“力”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11月10日 字数:1761
  □文/王武臣

  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重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更好履行人大职能,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跃升”。

  近年来,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立足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汇聚人大智慧,贡献人大力量,聚焦乡村振兴领域持续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展现人大新作为。
  夯实监督之力 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重点监督,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报告、视察调研等监督方式,精准查找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短板,提出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着力破解乡村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紧扣乡村振兴法定职责开展执法检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进一步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好履行法定职责,将法律确立的制度规范和责任要求转化为政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具体工作举措;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种子“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推动全方位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守护农村粮食安全;检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重点聚焦农村面源污染、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开展监督,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学细悟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助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确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聚焦乡村振兴重要工作审议专项报告。立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每年精选监督议题,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地落实。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听取和审议农村道路管理与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供水工程管护情况等专项报告,助推乡村建设补短强基;聚焦农村产业发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专项报告,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产业要素保障,听取和审议重点项目建设土地要素保障工作、招商引资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等专项报告,确保乡村振兴领域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更加有力;聚焦粮食安全,在听取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时,首次将粮食储备情况纳入报告内容。
  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开展专题调研。坚持每年确定数个农业特色产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开展考察学习和调查研究。先后就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庭院经济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培育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系列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市委决策、政府推进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依托“中国拐枣之乡”资源禀赋,在深入走访对接企业及农民需求愿望的基础上,开展拐枣酒产业深度调研论证,牵头包抓的旬阳富硒拐枣酒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因地制宜补齐发展短板,外出学习考察林麝产业情况,形成的《凤县林麝产业考察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有力促进了旬阳关口“智能数字化林麝养殖”基地落地建设。
  汇聚代表之智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始终坚持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制定印发了《关于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号召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履职作为,发挥引领作用,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乡村振兴宣传员。依托代表家站和“智慧人大”系统,把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编入所在镇、村代表联络站,纳入基层治理网格,担任网格长309名、网格员765名,联系选民32610名,线上线下结合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乡村振兴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引导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今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宣传乡村振兴政策5500人次。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好乡村振兴战斗员。在市人大代表中全面开展“履职建功‘三个年’·人大代表在行动”以及“双培双雁”“双推双争”主题实践活动,全市15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肩负职责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当好引领产业发展的“领路人”。产业链上建新功,旬阳市铜钱关镇通过代表领办产业,组建产业驿站,按照特色产业类别下设山野菜产业链、富硒辣椒产业链、富硒大米产业链、特色民宿产业链四大产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