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老年人老有“医”靠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多点发力助推医养结合工作

2024年11月10日 字数:1370
    2024年8月15日,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松到未央区调研养老服务中的家庭病床建设情况。

  □文/安书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助推西安市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西安市人大常委会把助推养老服务作为本届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积极予以推进,近年来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专项报告、组织专题视察、进行专题询问,持续在推进医养结合等方面开展立法调研和监督工作。

  “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丰富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医疗帮扶机制,有效提升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品质。”
  “建议因地制宜的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等级体系,根据失能老人医疗需求份额多少,选择不同的医疗份额配置的医养结合机构,有效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减轻医养结合机构运营压力。”
  2024年9月5日,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医养结合座谈会,听取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医养结合工作开展的汇报,邀请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及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有关机构负责人为医养结合工作把脉问诊,对症提出“解题药方”。
  2023年8月,西安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报告。本次医养结合工作座谈会,目的是跟踪监督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持续助力提升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水平。
  多措并举
  助力提升医养结合工作

  2024年5月,西安市雁塔护理院开通了住院医保,80多岁的李奶奶高兴地对前来检查身体的冯医生说:“住院医保开通了,一下子帮儿女减轻经济压力了,这下我就能更加安心地按照治疗方案治疗了!”在这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李奶奶可以享受康复治疗、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养生等丰富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西安市努力探索医疗养老有效衔接的“医养结合”新模式,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通过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医联体双向转诊等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努力让全市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助推养老服务作为本届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积极予以推进。近年来,先后制定《西安市养老促进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专项报告、组织专题视察、进行专题询问,持续在推进医养结合等方面开展立法调研和监督工作。同时,继去年开展“我为养老工作献一策”代表主题活动,今年又在全体市人大代表中开展“关注养老服务保障,助推银发经济发展”主题活动,自今年5月至7月,市人大代表分成5个专题调研小组,围绕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开展实地调研。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截至今年6月,全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32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人员1.83万人,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2.78万张。与2021年相比,医养结合机构增加57家、增长76%;工作人员增加9787人、增长114.67%;床位数增加9541张、增长52.40%。”在医养结合座谈会上,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了最新进展情况。
  问诊把脉
  推动建好“家门口的养老院”

  为满足群众居家养老“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需求和期待,打造真正的“家门口的养老院”,西安市自2021年开始,依托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已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医院、护理院(站)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切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