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年11月10日 字数:2192
两头带中间,一手抓示范村建设,每年重点支持500个左右示范村建设,到2027年建设示范村2000个以上。一手抓重点帮扶村提升,对全省748个重点村倾斜帮扶,不断缩小发展差距。五是持续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多方式多途径宣传“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热烈氛围。
  提供坚强财力保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实施“千万工程”,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请问省财政厅如何发挥资金保障作用推进“千万工程”实施?委员魏四新向省财政厅发问。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平介绍,“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省财政厅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支撑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加大对“千万工程”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报省政府同意出台了《陕西省集中财力支持“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集中各类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千万工程”。资金投向上,聚焦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一手抓示范创建,优先支持示范村填空补短;一手抓整体提升,统筹兼顾其他村提档升级,确保全省每年用于“千万工程”的资金不少于20亿元。资金使用上,严守负面清单和隐性债务两条高压线,坚决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真正办成一批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同时,省财政厅将对每年认定的“千万工程”示范村给予奖补,激励示范村巩固提升、持续推进,全力保障“千万工程”资金需求。
  针对下一步工作,陈军平表示,省财政厅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聚焦重点、靠前服务,为我省“千万工程”工作提供坚强财力保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成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美丽乡村建设。请问省生态环境厅是如何推进治理的?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委员龚晓燕向省生态环境厅提问。
  “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关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巩固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暨‘乡村更美丽’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673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和159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以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姚晓军说。
  针对下一步工作,姚晓军表示,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夯实治理责任,加大政策引导、技术帮扶和资金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坚持流域(区域)同步推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指导各地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方案),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内容一体推进。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效和资源化利用,综合考虑村庄类型、人口规模、自然禀赋、经济水平、环境敏感程度等,合理选取治理模式和技术,统筹考虑建设和运行成本,优先选择简单实用、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治理模式。持续开展治理成效巩固提升攻坚行动,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强化治理设施分类整改和运行维护管理,确保有效发挥效益。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农村老龄人口的增多,对乡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问省卫健委针对这方面需求,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何打算?
  省卫建委副主任赵岚回答,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千万工程”部署要求,省卫健委及时研究制定《卫生健康系统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措施》,确定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任务。同时,协调省级部门和各市(区)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我省“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标准、乡村建设入库项目清单,助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中医馆全覆盖。联合医保部门深入推进集采药品“以镇代村”采购工作模式,基层群众用药及报销更加便捷。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延续既往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下一步,省卫健委在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投入,进一步提升重点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能力,加快公有化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协同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我省“千万工程”的实施。同时,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牵头县级医院下沉人员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强化科室共建,加强用药衔接,快速提升诊疗能力。
  询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询问人有备而来,提问切中要害、问得精准,彰显了履职为民的责任和担当;应询人认真作答,不遮不掩、直面问题,表明了改进工作的诚意和决心。
  跟踪问效,不止于“问”。专题询问后,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员会将对专题询问情况及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常委会审议意见,转交省政府研究办理。省政府将对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按照有关规定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办理情况,切实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编辑/李程(lcpu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