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监控问题研究
2024年10月10日
字数:1398

□文/赵微 张冬梅
通过流程监控对司法办案全程、同步、动态监督,有针对性地防范和纠正司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内部监督制约增强司法规范化。
202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监控要点》,这对加快构建检察机关新型监督制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案件管理部门发挥集中统一监管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流程监控对司法办案全程、同步、动态监督,有针对性地防范和纠正司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内部监督制约增强司法规范化。但目前看来,基层检察院刑事案件流程监控工作存在监控标准不明确、信息化水平低、监督制约刚性不足及监控结果运用不强等问题,本文建议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监控队伍建设、借力信息化手段、强化监控结果运用等方面予以完善。发挥案件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配合,让刑事案件流程更顺畅、规范,进一步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
案件流程监控的必要性
《人民检察院案件流程监控工作规定(试行)》规定,案件流程是指对人民检察院正在受理或者办理的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对办理程序是否合法、规范、及时、完备,进行实时、动态地监督、提示、防控。《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监控要点》围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审查逮捕案件、审查起诉案件等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从办案期限、强制措施、涉案财物管理等方面设置重点监控事项,涵盖刑事案件办理的主要流程和关键节点。结合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流程监控就是案件管理部门在案件流程结束之前对案件期限、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文书制作、违规办案等程序性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流程监控,以做到全面覆盖、整体监督,充分保障司法规范化。
对刑事案件全流程、多方面、多角度的监控,是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通过检察履职办案,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
规范办案流程,提高刑事案件质量。通过对刑事案件办理的全流程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案件办理过程中不规范、错误的行为,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提醒案件承办人进行纠正,将不规范现象扼杀在初始阶段,防止问题流入下一环节,倒逼案件承办人规范司法行为,从而保障流程各个节点都依法进行,促进刑事案件质效不断提升。
服务领导决策,实现案件精细管理。最高检数字检察上线运行,在检察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有了新突破,而大数据的分析应用离不开真实、可靠的数据。规范统一业务系统内案件办理流程和案卡的填录,为刑事案件数据统计和业务分析研判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从而辅助领导掌握检察官办案情况和作出研判决策。另外,通过流程监控对案件进行微观管理,将管理结果用于评价具体个案和检察官,促进案件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科学均衡发展。
保障当事人权益,提升办案规范意识。检察权的运行体现在刑事案件的各个环节,通过流程监控,关注案件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强制措施、文书公开、涉案财物管理等环节,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律师诉讼权利。如对于需要3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监督办案人及时制作相关法律文书,履行法律程序,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对于案件延期、退补等重大程序性决定,监督办案人告知律师,维护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刑事案件流程监控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刑事案件办理的流程监控,是实现刑事案件执法规范化的重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