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修订

2024年10月10日 字数:2313
资等的生产、供给;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能源应急保障等体系;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发布警报,进入预警期后,对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情况加强监测,并与价格法等有关法律作了衔接规定。
  在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方面,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综合性常备骨干力量,增加规定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力量建立的应急救援队伍,并明确政府应当推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规定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应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根据实际需要、情势变化、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等及时作出修订;人民政府、基层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应当分别面向社会公众、居民、村民、职工、学生及教职工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在全流程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面,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对突发事件隐患和监测信息及时汇总、分析、评估、报告。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明确发布警报应当明确的内容,以及宣布进入预警期后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建立健全预警发布平台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通道,特别要求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要确保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接收和传播。完善事后恢复与重建的相关规定,在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在原法规定停止执行相关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规定人民政府应当宣布解除应急响应的程序。对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尽快恢复秩序、开展恢复重建的各类措施作出具体规定。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形成合力,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作出规定,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投诉、举报制度;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支持、引导红十字会、慈善组织以及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应对突发事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储备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在紧急情况下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与互救等先期处置工作。
  在完善相关法律责任规定方面,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对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违反法律规定采取应对措施,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益的法律责任。增加对于违反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法律责任。考虑到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往往情势紧迫,对于法律责任的追究,增加规定要“综合考虑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后果、应对处置情况、行为人过错等因素”,做到过罚相当,鼓励一线干部在临机处置时勇于担当作为。还考虑到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往往会有公民为了避免人身、财产损害而采取避险行为的情况,在本法中增加与民法典、刑法等法律关于紧急避险的衔接性规定,为公民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开展自救互救、减少损失提供法律依据。
  “此次修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精神,重点增修了第二章‘管理与指挥体制’,这对于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应对突发事件领导体制,有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王建武委员说。
  “条文从70条增加到106条,有58条作了调整修改和完善。法律修订以后加强了党的领导,理顺了管理和指挥体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保障制度等,特别是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系统性、协同性,及时有效回应时代要求、实践需求和群众关切。”黄明委员说。
   积极做好法律实施相关工作 使各项规定尽快落地见效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将于2024年11月1日开始施行。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法律通过以后,关键在落实。
  “第一,要扎实开展法律学习培训和宣传解读工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事关重大、牵涉广泛。这次修改是一次全面修订,建立健全了一批新的制度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高度重视、扎实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培训和普法宣传工作,使有关部门和单位、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知悉、准确掌握、有效执行、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使法律各项规定落实落地。”侯晓光说。
  第二,要抓紧做好制度配套工作。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有些需要通过制定配套规定来保证相关条款的实施。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落实法律规定,抓紧梳理清单,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督导,及时出台相关配套规定。
  例如,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身体条件、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取得国家规定的应急救援职业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按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法律规定明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一般应当自法律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
  第三,现行做法中与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要求不一致的,有关方面要准确把握新规定新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侯晓光举例说,本法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定,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现有法律的相关规定,针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作出的专门规定。对于此前收集的个人信息,其使用、销毁等处理,也应当一以贯之,按照上述法律的相关规定执行。
  多位委员也建议,要抓好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组织高质量的内部培训和广泛的社会宣传,为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打好基础、提供保障,适时开展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推动法律规定落地生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