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大记忆

2024年10月10日 字数:1576
  □ 文/侯文革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设立43年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历届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忠诚为党分忧,竭力为民代言,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宁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2022、2023年已经相继成为历史,2024年,也快过去了一大半,从1954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实施70周年。岁月匆匆,谁也挽留不住,一路风尘中,一些思绪、零零散散,飘落在了过去的时光里。往事如风、岁月如歌,消散的往事时时被萦怀于记忆里,近几年人大工作的修行和情怀,最终达成一种境界,归于简朴与素雅,淡泊与宁静。
  值得回味的是,几年前,我的工作岗位又发生了变化。2022年初,我从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职务调整为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和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人选,随后和其他几位从不同单位新调入的同志一道,经县人代会、县人大常委会依法选举等组织程序被正式任命,这是我三十多年职业生涯的第二十次工作岗位变动,为期五年多的审计工作经历告一段落。进入新的单位,以良好的心态履行好新的工作职责是当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年,我们的工作任务得以圆满完成。进入人大工作以后,面对新的工作内容,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是惟一的选择,任职期间,我带领工委相关工作人员克服了各种困难,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稳中求进,通过牵头、参与组织专项调研、专项视察,起草审查报告、视察报告、会议决议、审议意见、工作报告等多种方式,聚焦预算监督、规范资金运行,聚焦民心所盼、督办民生实事,聚焦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我们的视野有了进一步拓展。2022年8月中旬,感谢单位党组织给我们提供了外出到贵州省贵阳市进行专题培训的机会,在这里,我们学到了有效履行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职责的专业知识。更有幸的是,在现场教学中,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这栋名满天下的红色建筑,在讲解员的宣传介绍中,大家再次回顾了党在危难关头的这段辉煌历史,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值得铭记的是,近几年,我对人大制度的发展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大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1954年7月5日,宁陕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8名,选出副县长和人民委员会委员,标志着宁陕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第一至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未设立常设机关,县人民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981年1月7日,宁陕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05人,选举产生了宁陕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主任、副主任,并于1月12日举行了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原则、工作重点以及办事机构进行讨论,正式开始履行法定职权,开启了宁陕县人大工作的新篇章。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设立的43年间,历经十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43年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历届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忠诚为党分忧,竭力为民代言,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宁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从1981年之初设立的办公室、法制组、经济组、科教组到1984年设立办公室、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再到设立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逐步健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五委一办一中心,各镇人大均配备了人大主席和专兼职人大干部,县镇人大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人大各项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风雨、见彩虹,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