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好“面子”更要做好惠民“里子”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930

□文/张维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翻新屋子、修补立面、增加绿化等工程,更重要的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的系统改善和实施推进。不仅要改造外表的“面子”,改得好看,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让居民住得舒心。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事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中央持续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故事正在各地上演。
这种“新颜”,不只是从外面看上去新,更是里面住着的人的切身感受。如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所说:“不仅要改造外表的‘面子’,改得好看,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让居民住得舒心。”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是为此而来。它围绕怎样落实中央要求,怎样让更多群众受惠,怎样让市场主体有动力,在健全规划编制管理、配套土地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具体工作部署,为各地积极稳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规划土地政策指导。
昌盛模式享誉全国
走进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昌盛园社区,感受到“地如其名”,处处洋溢着“昌盛”的景象。
绿树成荫,老人们在树下打牌聊天;在有着1000余平方米的塑胶儿童乐园里,跑道、滑梯、沙坑等地方都有孩子们在快乐玩耍;居民议事厅里,一周计划表上排得满满当当,居民们在此讨论社区大事小情,进行手工刺绣体验、朗诵活动……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昌平区最大的集中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40栋居民楼分属21家产权单位,被“圈”出36个独立小院。多年来,这里的社区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泛滥、公共设施陈旧、交通组织混乱,居民诉求集中、属地负担沉重,成为昌平区基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
从2020年7月开始,昌盛园社区分步启动改造,一期工程于2021年6月竣工,二期在2022年夏天完成。
改造拆除了私搭乱建和内部围墙,把地域集中、产权分散的小区重新进行布局,将21个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重新整合使用了2万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间,引入统一物业公司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据昌平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累计改造社区楼间空间约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4万平方米(其中新增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