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检察诉源治理的启示
兴平市人民检察院 费春进 马参观 吴卫江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1900
“马锡五审判方式”在陕甘宁边区产生,至今仍在沿用,对我国民法影响深远,在我国法治史上意义重大,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也具积极启示意义。检察机关要做好诉源治理工作,需借鉴历史经验并创新发展,适应检察工作现代化。
“马锡五审判方式”对诉源治理的理论支撑
法治本质在于回应大众关切。“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其生命力在于积极应对新时代需求和人民群众热点关切,有力推动法治深入基层。当下,社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演变,治理模式从行政主导转向多元化社会化。在此变化中,“马锡五审判方式”中的“为民”思想,有助于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马锡五审判方式”对诉源治理的实践创新
马锡五创建的工作模式,为司法工作树立了典范,以实践彰显了政法工作的司法为民理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法治文化要求“执法如山”与“法平如水”兼顾,坚持诉源治理,刚柔并济,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政法干警应从便民利民视角出发,让办案模式适应复杂环境,采取更便民举措、更灵活探索、更深入沟通,以群众可接触的渠道公开程序,解心结、纾民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法天理人情的有机统一。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时代背景下,“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启示在于不拘泥形式,端口前移,走近群众履职,延伸服务触角,这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领域的灵活运用。
“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法治发展的规律探讨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此的学术研究观点不一。赞扬者认为,它是“群众路线”工作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司法为民的优秀范例,具体表现在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简化诉讼程序、注重调解。持不同意见者则认为,上述总结未抓住其精神实质,存在错误解读法官“亲历性”内涵等问题。笔者认为,“马锡五审判方式”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征,司法工作应“以人民为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学习借鉴,采取灵活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对“枫桥经验”的实践体验
客观而言,“马锡五审判方式”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历史借鉴,“枫桥经验”则为“马锡五审判方式”赋予更丰富的实践内涵,为司法实践指明了方向。兴平市人民检察院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基础工作的前沿优势,在办案中学习和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努力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一是做好做优司法救助工作,缓解涉案群众生活困难。通过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积极摸排案件线索,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及时予以救助。2023年以来,共摸排线索68件,核实救助65人,发放救助金18.2万元。二是能动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积极参与市域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城市形象。在办理市域北什字退水渠黑臭水体案中,采取多样调查手段取证,邀请行政特别助理研判论证,特邀各界代表进行案件听证,征求意见后,向6个行政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促使黑臭水体得以彻底治理。三是依法履职,“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辖区医药超市执业药师“挂证”现象,先调查研究确认危害,再依法取证、论证,最后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守护群众健康生活,该案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千案展示”示范案例。四是延伸监督触觉,护佑民生民利。针对现代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现象,开展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对辖区内河堤路大量堆积农药包装废弃物,发出检察建议促使相关单位妥善处置,避免农药残留危害土壤和地下水。
“马锡五审判方式”扎根基层的优良传统
好的工作方法需接地气、扎根群众,才能使司法服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兴平市人民检察院在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不断学习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措施,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密切关注群众生活和环境安全。对辖区“僵尸”车、道路施工残留钉子等现象,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对市域李家坡、黄山宫等地的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及马嵬镇等6镇办自建房安全隐患、兴化集团安全生产和重大危险源区域进行监督。
二是守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把城中村及偏僻路段等监管盲区作为监督重点,对全市辖区窨井盖开展检察监督,促使相关部门为全市主干道上的窨井盖加装防坠网。
三是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立“向阳花”未检工作室,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持续关爱王侯小学7名学生的事迹被媒体刊载。工作室将法治课堂写入中学课表,为师生授课30余次,发出家庭教育督促令5份,进行心理辅导8件次,拍摄的多部法治教育情景剧在省市电视台及网络平台播出。
基层工作关乎大政方针的落实,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中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宝贵经验,发挥密切接触人民群众的优势,将党建与业务融合履职,提质增效,必将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