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推进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纪实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1715
□文/喻胜全 向敏霞
汉阴县以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窗口载体,汇聚汇集基层群众立法诉求和立法意见,使基层民意表达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优的突破,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直达立法机关,让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让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民主的愿景在汉阴有了生动而具体的实践。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自2023年底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表达立法诉求、反映民情民意的平台载体,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为“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普法宣传站”“法治助推器”,有效促进了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积极为省立法提供基层情况、作出基层贡献。
完善机制,打好制度“基础桩”
“凡事制必先定。”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充分认识作为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意义和珍贵机会,成立了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明确县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任务分工,确保各司其职。统筹“一府一委两院”和群团组织、社会单位齐参与,形成了人大主导、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专题召开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及时部署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今年初,相继制定出台《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方案》《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基层立法联系点“两联系”制度》等文件,夯实了常委会领导联系基层立法联络站、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联系基层立法联络员的“两联系”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流程,使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建强阵地,畅通征询“快车道”
“如何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没有现成答案,唯有结合实际,找准定位,真抓实干,发挥民意‘直通车’的作用。”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沈汉文介绍说。
广大群众能否广泛、方便参与立法工作,平台载体的搭建至关重要。为此,该县高站位搭建社会各界全面参与的工作平台,拓宽拓展“线上”“线下”征集板块,畅通征询和反馈渠道途径,注重反馈意见的合法性、科学性。
线上,全面发挥“两站一号”媒介作用,借力人大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立法征求意见信息,广泛征集公众意见,积极引导群众多渠道表达意见建议,增强意见征集的便捷性和覆盖面。在人大网站开设法律法规草案征集专栏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窗口,并落实专人管理维护。
线下,以代表联络站、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为依托,通过购置摆放法律书籍、人大书刊,运用开展代表接待选民、立法意见建议征询座谈,依托举办法治大讲堂,大力宣传和推进立法联系点工作,营造民主法治氛围,逐步升级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阵地。
实践中积极探索,在10个镇设立基层立法联络站,在153个村(社区)建立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将“一府一委两院”及群团组织中29个部门确定为重点立法征询单位,将3所律师事务所确定为立法协作单位,并确定相对固定的立法联络员、立法信息采集员,搭建起全覆盖式工作网络,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线上线下工作网络覆盖县镇村三级、涵盖“人大+部门+律所+”各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系、内外衔接,成为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载体、汇聚民意的集散地。至此,一个涵盖全县的立体化参与立法网络已初步形成。
聚合资源,激活人才“智力库”
立法直通车,也是民意直通车。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重”在充分听取基层群众呼声、征询社会各方意见建议。
实行站点融合,推进立法联络站与代表联络站一体建设,推进服务立法与代表工作相融合。该县涧池镇立法联络站站长易昌武说:“我们将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征求选民意见与立法联络站站长联系群众、立法信息采集员征求群众立法意见建议一体化推进,更广泛地收集民意。”
延伸工作触角,发挥“一府一委两院”等单位行业优势,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和覆盖面,增强立法建议意见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立法征询单位之一的县司法局负责人沈关志表示:“我们将立
汉阴县以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窗口载体,汇聚汇集基层群众立法诉求和立法意见,使基层民意表达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优的突破,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直达立法机关,让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让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民主的愿景在汉阴有了生动而具体的实践。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汉阴县人大常委会自2023年底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有效途径,积极搭建表达立法诉求、反映民情民意的平台载体,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为“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普法宣传站”“法治助推器”,有效促进了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积极为省立法提供基层情况、作出基层贡献。
完善机制,打好制度“基础桩”
“凡事制必先定。”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充分认识作为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意义和珍贵机会,成立了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机构,下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明确县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任务分工,确保各司其职。统筹“一府一委两院”和群团组织、社会单位齐参与,形成了人大主导、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专题召开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及时部署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今年初,相继制定出台《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方案》《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基层立法联系点“两联系”制度》等文件,夯实了常委会领导联系基层立法联络站、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联系基层立法联络员的“两联系”责任,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流程,使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建强阵地,畅通征询“快车道”
“如何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没有现成答案,唯有结合实际,找准定位,真抓实干,发挥民意‘直通车’的作用。”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沈汉文介绍说。
广大群众能否广泛、方便参与立法工作,平台载体的搭建至关重要。为此,该县高站位搭建社会各界全面参与的工作平台,拓宽拓展“线上”“线下”征集板块,畅通征询和反馈渠道途径,注重反馈意见的合法性、科学性。
线上,全面发挥“两站一号”媒介作用,借力人大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立法征求意见信息,广泛征集公众意见,积极引导群众多渠道表达意见建议,增强意见征集的便捷性和覆盖面。在人大网站开设法律法规草案征集专栏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窗口,并落实专人管理维护。
线下,以代表联络站、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为依托,通过购置摆放法律书籍、人大书刊,运用开展代表接待选民、立法意见建议征询座谈,依托举办法治大讲堂,大力宣传和推进立法联系点工作,营造民主法治氛围,逐步升级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阵地。
实践中积极探索,在10个镇设立基层立法联络站,在153个村(社区)建立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将“一府一委两院”及群团组织中29个部门确定为重点立法征询单位,将3所律师事务所确定为立法协作单位,并确定相对固定的立法联络员、立法信息采集员,搭建起全覆盖式工作网络,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线上线下工作网络覆盖县镇村三级、涵盖“人大+部门+律所+”各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系、内外衔接,成为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载体、汇聚民意的集散地。至此,一个涵盖全县的立体化参与立法网络已初步形成。
聚合资源,激活人才“智力库”
立法直通车,也是民意直通车。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重”在充分听取基层群众呼声、征询社会各方意见建议。
实行站点融合,推进立法联络站与代表联络站一体建设,推进服务立法与代表工作相融合。该县涧池镇立法联络站站长易昌武说:“我们将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征求选民意见与立法联络站站长联系群众、立法信息采集员征求群众立法意见建议一体化推进,更广泛地收集民意。”
延伸工作触角,发挥“一府一委两院”等单位行业优势,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和覆盖面,增强立法建议意见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立法征询单位之一的县司法局负责人沈关志表示:“我们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