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根脉,让非遗“活”起来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侧记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1188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非遗“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组赴灞桥区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开展实地考察、调研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非遗传承产保护传承工作。

  如何加强青年传承人的培育?
  “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建立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年轻人拜师学艺,加强梯队建设,壮大传承人队伍。”
  “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政府提供一定经济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使他们能继续承担传承任务。”
  “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或专门的非遗传承场所和设施开展展览展示、普及教育、宣传推介和对外交流等传承活动。”
  “提高非遗进校园的覆盖面,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支持职业学校开设非遗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
  ……
  代表们的建议传递着非遗传承人共同的心声,奠基非遗保护传承未来。
  “非遗+文旅”产业,也是代表们关心的方向。市人大代表李俊杰表示,要通过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创新非遗产业等举措,推出非遗主题旅游项目,建设非遗产、学、研基地,把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非遗“文化力”向“市场力”转变。
  “将非遗置于更加广阔的历史纵深和文化空间中,发挥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势,提振非遗发展动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对此,代表们满怀期待。
  跟踪问效
  “三部曲”确保整改成效

  查得深、督得紧、改得实,执法检查方能彰显成效。
  结合发现的问题和代表意见建议,执法检查组在深入了解基本情况、掌握大量资料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梳理汇总,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和问题清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一并印送市政府研究处理。
  为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刚性,市人大常委会还首次召开非遗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交办会,通报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需要重点推动解决的个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审议意见交办的事项进行对照认领,推动审议意见从“纸面”落到“地面”。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促进非遗‘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对执法检查组反馈的意见问题,要及时梳理,做好分工,落实责任,全面抓好整改落实,积极做好工作保障,努力促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在交办会上作表态发言。
  “为确保工作实效,市人大常委会还有后续工作‘三部曲’。围绕市政府关于执法检查报告的研究处理情况,一是开展跟踪监督;二是审议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三是进行满意度测评,以此做好执法检查和审议意见落地生根的后半篇文章。”检查组负责同志介绍。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探索开展“清单化”监督,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围绕常委会审议意见制定任务清单,明确整改目标、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对照清单对政府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极大地增强了监督工作质效。此次执法检查,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探索“清单化”的监督方式,推动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实现非遗文化的永续发展。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