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人民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1448

式,提升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四是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不断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广泛发展就是要形成多渠道共同推进的格局,多层发展就是要覆盖中央、地方和基层各个层级,制度化发展就是要构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这本身就蕴含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在于体现人民民主的真谛,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广泛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和错误的机制,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加强各种协商渠道协同配合,通过人民政协搭建起党和政府与各界群众的连心桥,人民政协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就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决定》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基层民主制度,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基层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确保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突出思想政治引领主线,着力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对此,一是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开通民情直通车、召开民主听证会、组织民主议政会形式,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把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三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把自身所长与改革所需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引导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汇聚民声民智,献计出力,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维护稳定、助力发展等工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集智聚力。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