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1569
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省人大常委会把《办法》修改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任务来抓。《办法》的修订,坚持从省情和实际出发做好立法工作,坚持依宪立法、依法立法,坚持系统观念,稳中求进,把准立法方向,回应社会关切,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2024年5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立法专家论证会上专家表示,《办法》全面总结和规定了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有效经验和做法,结构完整,内容详实,必将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积极作用,并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教研室主任、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褚宸舸表示,要培育关爱未成年人的社会组织,吸引专业人才、整合社会力量,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专业化水平。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是关系全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各方主体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融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志愿者”四者联动机制,形成广泛共识,凝聚强大力量。因此有必要在行业协会一条中增加支持鼓励未成年人社会组织建设的内容。
  涉未成年人权益案件以案释法为未成年人撑起的“保护伞”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从“两高”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五年从严追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万人,推动将35.5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制度保障范围,积极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遭受网络侵害等。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对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督导失责父母当好合格家长”……今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展现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最新成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焦玉珍谈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司法机关责无旁贷。针对近年来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案件,省高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公平公正审判,推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成效显著。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全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发挥典型案事例的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5月,省高院从2023年全省法院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筛选典型案例予以发布,向全社会彰显陕西法院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生关怀,体现陕西法院倾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定信念。
  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涵盖了未成年人生活中的多种法律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还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父母应当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减少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发生,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引导未成年人提高法律意识及安全防范意识。
  案例一:依法审判校园暴力案施暴未成年人受到制裁
  ——宋某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
  宋某、赵某、李某、姚某均系学校学生。宋某因生活琐事和赵某发生口角,进而引发肢体冲突,赵某、李某、姚某对宋某采取暴力手段致宋某构成轻微伤并休学。公安机关给予赵某、李某、姚某相应的行政处罚。嗣后,宋某诉至法院要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
  法院审理认为,赵某、李某、姚某在校园中实施校园暴力,虽未成年,但已是中学生,具备辨别其行为后果的能力,应对其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遂判决赵某、李某、姚某共同赔偿宋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补课费等。
  该案系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发生的人身损害案件,且涉案学生均为在校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应对其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