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1480
  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片蓝天之下,未成年人纯真充满生机,是未来和希望。一系列新修订与公布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集中呈现党中央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
  一直以来,我国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一系列新修订与公布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集中呈现党中央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贯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全面阐述未成年人权利义务,充分体现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保护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坚决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实施近30年来,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提供更为完善、科学的法律依据,大力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已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4年4月26日通过。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提出,“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等,体现出新时代“五育”并举的育人思路,紧扣时代主题,牢牢把准时代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由未成年人引发的冲突常见报端,有些酿成重大后果。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修订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立足于从源头抓起,正确处理了教育与惩罚、引导与限制、预防与治理的关系,从法律上遏制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倾向,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修订由原来的57条调整为68条,新法总共7章节;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的法律,
  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2%。在历经7年讨论、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后,我国第一部专门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终于落地。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是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通过“社会总动员”方式,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条例》共7章60条,行政法规的形式实现了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规定“一法集成”,更有利于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各种网络乱象将得到强有力的清理整治,塑造出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态,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确立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该原则被称为构建和发展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帝王条款”,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对接,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观念和立法的重大进步。其本质要求是以未成年人权利为本位,在权衡各方利益时将未成年人的利益放在更加特殊、优先的地位,选择对未成年人最为有利的做法。
  全面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质效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英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谋划少年儿童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