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假货背后的专家“保护伞”
2024年06月10日
字数:1750
文/张瑜 董惠安
日前,在古城西安又查获了一批假茅台销售点,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官方在严处假茅台制造者和销售者的同时,又一次把焦点集中在了它背后的“研发者”身上。一个制售假茅台的作坊老板不打自招:“我们就是前往贵州茅台镇购买一些当地的其他酱香型白酒,然后巧妙地勾兑,调酒的时候邀请了国内‘顶尖的品酒师’品尝,然后根据品酒师的建议反复调制,最后品酒师还给我们出具了相关‘鉴定证明’,有‘一流专家’的保护,据说没人能与茅台分清真假,所以,我们就大胆地贴上了茅台的商标出售。”
实践证明,每一种优质名牌商品的身后,总追随着一批假冒伪劣的仿制品。而每一种假冒伪劣的仿制品背后,总藏着一群黑心的专家“保护伞”。
早在2009年连续发生“苏丹红、毒大米、人造鸡蛋、三鹿奶粉”等事件后,就有山东的一位政协委员曾严肃指出,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这种技术不是一般的奶农、奶商能掌握的。其实,不只是三鹿奶粉,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几乎都是科技领域专业人士丧失了职业操守。
十五年过去,假货仍屡禁不止,一批批黑心专家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实际上,发生在化妆品行业内的制假、售假行为始终屡禁不止。几年前苏州警方查获了一款Dior假香水套装,完全可以以假乱真。造假者为了“以假乱真”,甚至雇用了一名大学教授,利用专业的实验室调制配方合成香精。
在收藏界最大的“造假案”——“金缕玉衣”案件中,黑心文物专家牛福忠亲自制作假冒的“金缕玉衣”,堪称奇葩。这个牛福忠,曾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还曾担任过某电视台《天下收藏》的特聘鉴定专家。他低价从民间收集一些玉片,然后用这些玉片编了一套“金缕玉衣”,总造价不足两万。牛福忠找来了五名中国文物鉴定的顶级专家,给每名专家支付了二十多万元的鉴定费,最后换来了这些专家的“权威鉴定”,于是,这套假冒的“金缕玉衣”竟然价值24亿元。一位不法商人拿这个假冒文物到银行抵押贷款,事情败露后,银行损失5个亿。
安全生产本来是企业的命根子,但一些企业为了抵抗政府或第三方安全生产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常常聘请一些专家,甚至是外籍专家,为自己企业“平事儿”。有些专家挖苦心思找法律的漏洞,“打插边球”,帮企业“度关”,“平事儿”,但却给安全生产埋下了的隐患。这些年媒体曝光的很多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聘有这样的“驻场专家”,他们拿着高薪,保护的是企业的短期利益,却丢掉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应痛定思痛。
恒大由房地产变为金融诈骗团伙的过程中,曾担任过中国银监会高管的姜丽明扮演了重要的“专家”角色,她舍弃32年国家银监会高管地位于不顾,于2017年辞职后即担任了恒大副总裁,协助许家印负责恒大资金管理。四年间他把“金融专家”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为恒大“合理合法”骗取银行贷款达8000亿元。
看来,我们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同时,也要好好整治一下那些丧尽天良的“专家”了。
如何整治?笔者认为,要站在铲除假冒伪劣商品土壤的高度,像当年扫黑除恶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行政“保护伞”一样,下狠心,出重拳,来敲掉假冒伪劣商品背后的专家“保护伞”!
回顾每一种著名的假冒伪劣商品案之源流,他们只所以能够做大做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背后大都站着一个或若干个专家“保护伞”,他们以挣“专家费”“咨询费”“鉴定费”为名,干的却是危害人民群众的勾当。以前,我们缺乏认识这种行为的严重性,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时着重严惩销售者和制造者,让一大批其背后的不良专家漏网,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
众所周知,权力姓公,应为民所用,如果公职人员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就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公权力不仅变质,更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专家的权力就是替人民“把关”,这也是公权力的一种,专家如果不实事求是,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想法设法,弄虚作假,充当假冒伪劣商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的“保护伞”,也就和行政保“护伞”一样,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不仅保护不了人民,反而与坏人为虎作伥,狼狈为奸,坑害人民,渔翁得利,这样的专家权力,不要也罢!这样的专家“保护伞”,保护的不是人民,而是人民的对立面,如果“伞”不打,“网”不破,“根”不拔,假冒伪劣商品还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又长出新一茬,因此,必须严肃查处,彻底打掉,绝不能让他们死灰复燃!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
日前,在古城西安又查获了一批假茅台销售点,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官方在严处假茅台制造者和销售者的同时,又一次把焦点集中在了它背后的“研发者”身上。一个制售假茅台的作坊老板不打自招:“我们就是前往贵州茅台镇购买一些当地的其他酱香型白酒,然后巧妙地勾兑,调酒的时候邀请了国内‘顶尖的品酒师’品尝,然后根据品酒师的建议反复调制,最后品酒师还给我们出具了相关‘鉴定证明’,有‘一流专家’的保护,据说没人能与茅台分清真假,所以,我们就大胆地贴上了茅台的商标出售。”
实践证明,每一种优质名牌商品的身后,总追随着一批假冒伪劣的仿制品。而每一种假冒伪劣的仿制品背后,总藏着一群黑心的专家“保护伞”。
早在2009年连续发生“苏丹红、毒大米、人造鸡蛋、三鹿奶粉”等事件后,就有山东的一位政协委员曾严肃指出,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这种技术不是一般的奶农、奶商能掌握的。其实,不只是三鹿奶粉,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几乎都是科技领域专业人士丧失了职业操守。
十五年过去,假货仍屡禁不止,一批批黑心专家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实际上,发生在化妆品行业内的制假、售假行为始终屡禁不止。几年前苏州警方查获了一款Dior假香水套装,完全可以以假乱真。造假者为了“以假乱真”,甚至雇用了一名大学教授,利用专业的实验室调制配方合成香精。
在收藏界最大的“造假案”——“金缕玉衣”案件中,黑心文物专家牛福忠亲自制作假冒的“金缕玉衣”,堪称奇葩。这个牛福忠,曾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还曾担任过某电视台《天下收藏》的特聘鉴定专家。他低价从民间收集一些玉片,然后用这些玉片编了一套“金缕玉衣”,总造价不足两万。牛福忠找来了五名中国文物鉴定的顶级专家,给每名专家支付了二十多万元的鉴定费,最后换来了这些专家的“权威鉴定”,于是,这套假冒的“金缕玉衣”竟然价值24亿元。一位不法商人拿这个假冒文物到银行抵押贷款,事情败露后,银行损失5个亿。
安全生产本来是企业的命根子,但一些企业为了抵抗政府或第三方安全生产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常常聘请一些专家,甚至是外籍专家,为自己企业“平事儿”。有些专家挖苦心思找法律的漏洞,“打插边球”,帮企业“度关”,“平事儿”,但却给安全生产埋下了的隐患。这些年媒体曝光的很多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聘有这样的“驻场专家”,他们拿着高薪,保护的是企业的短期利益,却丢掉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应痛定思痛。
恒大由房地产变为金融诈骗团伙的过程中,曾担任过中国银监会高管的姜丽明扮演了重要的“专家”角色,她舍弃32年国家银监会高管地位于不顾,于2017年辞职后即担任了恒大副总裁,协助许家印负责恒大资金管理。四年间他把“金融专家”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为恒大“合理合法”骗取银行贷款达8000亿元。
看来,我们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同时,也要好好整治一下那些丧尽天良的“专家”了。
如何整治?笔者认为,要站在铲除假冒伪劣商品土壤的高度,像当年扫黑除恶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行政“保护伞”一样,下狠心,出重拳,来敲掉假冒伪劣商品背后的专家“保护伞”!
回顾每一种著名的假冒伪劣商品案之源流,他们只所以能够做大做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背后大都站着一个或若干个专家“保护伞”,他们以挣“专家费”“咨询费”“鉴定费”为名,干的却是危害人民群众的勾当。以前,我们缺乏认识这种行为的严重性,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时着重严惩销售者和制造者,让一大批其背后的不良专家漏网,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
众所周知,权力姓公,应为民所用,如果公职人员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就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公权力不仅变质,更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专家的权力就是替人民“把关”,这也是公权力的一种,专家如果不实事求是,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想法设法,弄虚作假,充当假冒伪劣商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的“保护伞”,也就和行政保“护伞”一样,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不仅保护不了人民,反而与坏人为虎作伥,狼狈为奸,坑害人民,渔翁得利,这样的专家权力,不要也罢!这样的专家“保护伞”,保护的不是人民,而是人民的对立面,如果“伞”不打,“网”不破,“根”不拔,假冒伪劣商品还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又长出新一茬,因此,必须严肃查处,彻底打掉,绝不能让他们死灰复燃!
编辑/李卫锋(lwf2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