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陕西省法学会协办☆

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2024年06月10日 字数:798
    资料图片

  文/田海
  民间借贷的肆意发展和纠纷的大量出现不仅扰乱地方金融秩序,而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声誉。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法律制度也成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的民间借贷得到了广泛的适用和发展,使得民间借贷市场日益活跃。相较于传统金融融资,民间借贷具有程序简易、办理便捷、融资灵活、利率可观、低门槛等竞争优势,因而很快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交易规模和数额也日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因借贷而产生的纠纷大量出现,无论是民间借贷案件的数量,还是案件争议的标的额都出现了飙升的态势,使得当前我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急速上升,占用了大量的司法资源。从社会效果来看,民间借贷的肆意发展和纠纷的大量出现不仅扰乱地方金融秩序,而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声誉。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的法律制度也成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民间借贷纠纷法律规制的现状
  我国当前涉及对民间借贷纠纷进行法律规制的相关规则和内容,主要规定在民事和刑事两大部门法中。
  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则。在民事法律中,规制民间借贷纠纷最为直接相关的规则是《民法典》中合同编的第十二章(借款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院民间借贷规定》),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也是这两部法律文件最为重要,适用案件的情形最多。总体来看,合同编第十二章立法时间较早,且依据主体不同采取了区别原则,即根据借贷主体的不同,区分为民间借贷和银行借贷。该章对这两种借贷行为在主体、借贷方式、借贷利率等方面做出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