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联络站

——宁陕县城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运行情况侧记

2024年06月10日 字数:1704
    4月8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关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叶祥友在县城初心驿站了解环卫工人午餐情况。

  文/陈浩 杨宁 程志林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近年来,宁陕县城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镇域基层社会治理为契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提高联络站的辐射力、凝聚力、服务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联络站工作的始终,使之在秦岭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走进安康市宁陕县三星安置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抬眼望去“宁陕县城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门头标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里,人大代表“进站坐诊”,面对面听取选民诉求。“自从有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我们反映的任何问题,都能得到代表的及时回复,社区的人对这个联络站非常满意!”据悉,宁陕县城关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自2022年6月成立以来,下设区域联络站3处,村级联络站5处,选区34个,选民22795名,133名各级人大代表共接待、走访、联系选民群众28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30条,为群众办实事106件,获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
  让民意在一线汇聚
  三星安置小区是宁陕县“十三五”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居民来自全县11个镇502户1721人。这里居住的人很多都是离开了原有土地的搬迁群众,家庭主要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形成了许多“留守家庭”和“一老一小”家庭。
  “群众搬来了,相互不认识,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成了他们的‘娘家’。我们收集的意见涉及最多的是中午用餐、照顾老人孩子和就近务工的问题。”叶祥友说。
  去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关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叶祥友在三星安置小区下沉走访选民时,发现了三种情况:部分居家老人吃饭不方便、务工人员时间紧自己做饭时间不够、务工家庭大人上班时孩子无人看管。
  叶祥友与联络站的代表们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经过多方调研和争取上级支持,2023年5月,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三星安置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之家,妥善解决了群众吃饭不方便、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得到小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们把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二定为代表集体驻站日,实行每天2名代表坐班接待选民,既了解社情民意,又可向选民汇报代表工作。”城关镇人大主席沈小龙说,人民群众是代表履职的“源头活水”,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能让代表履职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视野更开阔。
  “联络站采用群众来访、代表走访形式听取选民意见,然后汇总到接待群众和走访选民登记簿上。”沈小龙介绍说,经分类梳理后,由代表自行引导解决一批,代表共同协商解决一批,与有关部门联动协调合力解决一批;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形成代表建议并进行跟踪督办。“通过联络站这个平台,代表们组成团队,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
  与此同时,针对辖区居民不同年龄结构,联络站设置了人大意见箱、代表热线和代表联络群,老年人可以通过“人大意见箱”或者拨打代表热线,年轻人则扫码进入“代表联络群”,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事急事随时随地向代表反映。“通过联络站,人大代表们能及时听取群众呼声和愿望,反映民情民意,协调解决民生难题,当好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叶祥友表示。
  让服务在一线跟进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移民搬迁小区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叶祥友代表的烦心事、揪心事。
  走进三星安置小区内的陕西优品优服饰有限公司,赵寿红正和工友们忙着排料、剪裁、缝制、整理,赶制产品订单,大家各司其职,全力抢抓生产进度。“我现在有时间就来做衣服,上班时间很灵活,每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对于“楼上居住、楼下上班”的生活赵寿红感到很便捷。
  “现在每天都有三十多个人在这里务工,工人大部分都是社区居民。不管是厂房选址、用水用电保障,还是后期招工,联络站和人大代表都帮着解决,给了我们企业很多帮助。”陕西优品优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绒提到入驻社区很是满意。
  “送完孩子上学,我就过来了。暂时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保底工资2400元。以后按件计价,收入还会增多。”来自城关镇朱家咀村的夏克清进入小区宁恒弘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后,很快就成长为制作磁环变压器半成品的熟练工。
  看到小区群众能够就近务工挣钱,叶祥友脸上充满了自豪感:“我们先后招引了38家中小企业入驻社区,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