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能监督助力高质量发展
——汉中市汉台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纪实
2024年06月10日
字数:1669
文/陈雪
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优化监督流程、延伸监督链条,注重全过程体现人民的意愿,形成调查研究、审议审查、交办督办、跟踪问效、反馈评价的监督工作闭环,使人大监督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让人大工作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和神圣职责。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优化监督流程、延伸监督链条,注重全过程体现人民的意愿,形成调查研究、审议审查、交办督办、跟踪问效、反馈评价的监督工作闭环,使人大监督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让人大工作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选准监督方向,让监督满载民意
坚持以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定年度监督计划前,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工委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倾听群众意见,采取“五方”征集法,向社会广泛征集监督议题和民生实事项目,扎实开展“四下基层”,听民声、聚民意,结合人大代表意见建议,进行分类、归并和筛选,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召开务虚会,深入探讨监督思路和方向,由各工委讨论拟定初选议题,经主任会议研究后,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真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定为监督议题。
坚持高站位服务中心大局。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把关系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列为监督内容,确保监督议题与区委部署合拍、与政府工作合力、与人民群众合心。近年来,先后围绕全区“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审查批准重点项目计划调整议案,推进“十四五”规划如期实现。2024年紧扣全区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决策部署,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力求使监督议题更好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更加切合实际、体现民意。
筑牢监督之基,让监督彰显民主
组建行业代表小组队伍。将全区253名区人大代表划分为法律、财经、城建、农业、教育、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行业代表专业小组。在组建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组时,吸纳相关代表专业小组人员参与监督活动,充分发挥工委行业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挖掘用好行业人大代表智慧和力量。先后邀请行业代表参与监督活动200余人次,监督科学性、精准度和专业度不断提高。
深入细致调查研究。采用“大视察+小分队”、代表联络站活动、与选民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视察,听民声察民意,提出建议。组建政府债务化解整改工作监督小组,深入区财政局、区城投、城更等地实地调研,对10家单位发出政府债务化解整改工作的监督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在区委调度会上报告情况,有力推动全区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开展。建立教育行业代表联系点,聚焦“微镜头”、把脉“小切口”、开展“微监督”,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区30余家部门、单位、学校、企业、村(社区)等开展区政府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调查研究,助力全区法治建设。
打好监督“组合拳”。开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专题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会,打出“调研+专项报告+专题询问”监督“组合拳”,多措并举助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汉台区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形成“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视察+满意度测评”全过程闭环监督链条。连续两年聚焦“物业服务管理”,以“监督+落实+再监督”方式推动7项调研成果转化,区政府规范物业收费标准、推进物业党建联建,2023年全区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26.1%。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将增强“人大+审计”贯通联动(人大宏观监督与审计微观监督联动),形成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监督闭环;创新开展市、区、镇(街道)人大“三联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优化监督流程、延伸监督链条,注重全过程体现人民的意愿,形成调查研究、审议审查、交办督办、跟踪问效、反馈评价的监督工作闭环,使人大监督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让人大工作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和神圣职责。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优化监督流程、延伸监督链条,注重全过程体现人民的意愿,形成调查研究、审议审查、交办督办、跟踪问效、反馈评价的监督工作闭环,使人大监督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让人大工作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选准监督方向,让监督满载民意
坚持以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定年度监督计划前,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工委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倾听群众意见,采取“五方”征集法,向社会广泛征集监督议题和民生实事项目,扎实开展“四下基层”,听民声、聚民意,结合人大代表意见建议,进行分类、归并和筛选,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召开务虚会,深入探讨监督思路和方向,由各工委讨论拟定初选议题,经主任会议研究后,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真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定为监督议题。
坚持高站位服务中心大局。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区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把关系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列为监督内容,确保监督议题与区委部署合拍、与政府工作合力、与人民群众合心。近年来,先后围绕全区“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审查批准重点项目计划调整议案,推进“十四五”规划如期实现。2024年紧扣全区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决策部署,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力求使监督议题更好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更加切合实际、体现民意。
筑牢监督之基,让监督彰显民主
组建行业代表小组队伍。将全区253名区人大代表划分为法律、财经、城建、农业、教育、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行业代表专业小组。在组建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组时,吸纳相关代表专业小组人员参与监督活动,充分发挥工委行业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挖掘用好行业人大代表智慧和力量。先后邀请行业代表参与监督活动200余人次,监督科学性、精准度和专业度不断提高。
深入细致调查研究。采用“大视察+小分队”、代表联络站活动、与选民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视察,听民声察民意,提出建议。组建政府债务化解整改工作监督小组,深入区财政局、区城投、城更等地实地调研,对10家单位发出政府债务化解整改工作的监督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在区委调度会上报告情况,有力推动全区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开展。建立教育行业代表联系点,聚焦“微镜头”、把脉“小切口”、开展“微监督”,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区30余家部门、单位、学校、企业、村(社区)等开展区政府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调查研究,助力全区法治建设。
打好监督“组合拳”。开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专题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会,打出“调研+专项报告+专题询问”监督“组合拳”,多措并举助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汉台区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形成“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视察+满意度测评”全过程闭环监督链条。连续两年聚焦“物业服务管理”,以“监督+落实+再监督”方式推动7项调研成果转化,区政府规范物业收费标准、推进物业党建联建,2023年全区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26.1%。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将增强“人大+审计”贯通联动(人大宏观监督与审计微观监督联动),形成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监督闭环;创新开展市、区、镇(街道)人大“三联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