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专业“练武场” 画好民生“同心圆”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工作纪实

2024年06月10日 字数:1246
  文/杨战英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第一个专业代表联络站—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为商洛市农业农村领域的人大代表提供更专业的履职平台。

  2022年11月17日,商洛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制约全市“三农”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遴选出14位具有较强农业农村专业知识、从事有关行业的人大代表,5位“三农”方面的专家,以及2位民情观察员,组建了商洛市人大常委会第一个专业代表联络站—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为商洛市农业农村领域的人大代表提供更专业的履职平台。
  创新模式 让代表履职更有深度
  2022年9月,市人大农工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运行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深入调研、整合代表资源的基础上,突出“行业相近、就近就便”的原则,着手专业代表联络站的筹建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商洛市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于2022年11月17日顺利揭牌。标志着商洛市第一个专业代表联络站正式成立。
  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代表涵盖了市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市直单位负责人以及基层部分代表,以及部分专家和民情观察员,做到了结构合理,代表广泛,专业性强,基本涵盖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各个行业,开启了代表专业化履职新路径。
  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的建立打破了区域限制,整合了涉农专业代表资源,为涉农专业代表高质量履职创设了条件,是闭会期间涉农专业代表加强相互交流、集聚行业之智、密切联系群众、联动履职的重要阵地;为“三农”领域的专业代表,通过专业活动有效破解专业问题、借助履职平台发挥专业作用提供了真正的“练武场”;实现了履行代表职务与本职岗位职责、联系群众与服务群众的有机融合,是加强代表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更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
  建章立制 让代表履职更有力度
  为保证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履职高质量,商洛市人大常委会设站长、副站长各1名,联络员2名,成员由从事市农业农村工作或与之相关的人大代表组成。建站做到“六有四上墙”,即是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代表亮相上墙、工作计划上墙、工作制度上墙,活动掠影上墙,确保联络站运行管理不断规范,履职活动积极有序。
  “三农”工作是经济的基本盘,是社会的稳定器。问民情、解民忧、聚智慧、惠民生是农业农村专业代表联络站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在市人大农工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锚定“三农”工作目标任务,针对行业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按照“知事、理事、办事、督事、评事”工作路径开展了各项履职活动。一是开展履职培训,建议意见质量更高。联络站建立之初,就邀请相关专家对进站代表进行提升履职能力培训,特别就提写意见建议进行了专题辅导。进站代表学以致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认真撰写,经过代表联络站充分讨论,集思广益,为五届三次人代会做了充分地准备。据统计,进站代表共计提写高质量的涉农意见建议23条,其中由詹丽娟代表领衔提写的《关于加快推进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议案》,被确定为2023年的1号议案交由商洛市政府进行办理。二是组织专题调研,“三农”工作监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