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豆选”是我党对 “两个结合”的早期探索与实践

2024年06月10日 字数:824
    资料图片

  文/王勇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豆选”是我们党因地、因时制宜对“两个结合”的早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先行者和社会治理试验区,由此诞生的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而其后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和统一战线理论则是人民政协的历史源头。两期“豆选”在民主方法论上完美体现了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的历史递进和起承转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同时也为发掘和传承革命根据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豆选”是我们党因地、因时制宜对“两个结合”的早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先行者和社会治理试验区,由此诞生的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而其后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和统一战线理论则是人民政协的历史源头。两期“豆选”在民主方法论上完美体现了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的历史递进和起承转合。
  选“劳农”“劳工”体现了“第一个结合”
  “金豆豆呀银豆豆,比不上咱的土豆豆。一张选票一颗豆,小心投在碗里头。”这是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流行过的一首民谣。与“土豆豆”相对应的“金豆豆呀银豆豆”似有被讽喻为“钱豆豆”的意思。“钱豆豆”选票背后有金主,提示着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存在着“金钱选举”或贿选,“土豆豆”选票背后则是真民主,预示着贫苦人民要翻身做主人。“学古人投豆之法,以黑白二豆分善恶”,投豆之法的历史智慧在根据地被活学活用,这个时期的投豆之法被赋予了阶级性和革命性。
  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隆重召开,100多位工农兵代表参加了选举,他们用投豆的方式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陕甘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