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备案审查制度透露什么信号?

2024年06月10日 字数:1440
  全,修改后的标准进一步细化,甘肃省通过动态清理,将下位法中原则性的规定、宏观条款,也相应细化完善了,增加了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可操作性。
  “动态清理制度建立以来,至今已发出2份提醒函,15件地方性法规作出清理和修改。”李高协称,下位法与上位法的联动修改、“同频共振”,既维护了法治的统一,也维护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为破解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力量不足的难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还探索每季度组织“巡回指导审查”,实地帮助市县人大审查规范性文件。
  李高协介绍,巡回指导审查是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带队调研,分片区召开座谈会,对发现的重点、难点、或者有不同意见的文件,共同研究论证,提出审查指导意见。去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对32个县市区的10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巡回指导审查,提出45条指导意见,由审查主体研究后向制定主题进行沟通、协调和处理。
  谈及开展巡回指导审查的原因,李高协称,市县人大面临缺机构、缺人员、缺精力的问题,但备案审查工作也需要开展,一些工作人员变动比较大,可能两三年就转岗到其他部门。因此,我们想到借助“巡回法庭”的理念,带上专家团队,到各个区县进行“集体会诊”,一起看看规范性文件有什么问题,特别是市县吃不准的问题文件,一起研究诊断,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破解基层备案审查难题。
  给乡镇街道红头文件做“体检”,补齐备案审查短板
  座谈会现场,多位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都谈到乡镇街道红头文件的监督难题: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乡镇和街道接承担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宅基地审批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并且越是基层的文件,规定越具体,适用越频繁,影响也越直接。
  “比如最近热议的电动车管理问题,能不能进楼道、能不能带进家充电?乡镇街道管理中要制定具体的文件,这对老百姓有直接影响。”浙江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二级巡视员刘永华告诉记者,从现实情况来看,确实有一些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存在制定程序不严格,违法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等不适当问题,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如何将乡镇街道红头文件纳入人大监督范围?记者了解到,目前31个省区市都搭建了省一级规范文件数据库,将省市县乡四级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纳入数据库,并通过备案审查逐步跟进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纠错。
  2023年,浙江还就乡镇街道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展开了试点。刘永华介绍,中央层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反复强调“只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属于人大监督对象,这些主体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就都应当纳入人大备案审查范围”,由此理解,对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全覆盖,是“应有之意”。
  据介绍,浙江在对全省1360多个乡镇街道备案审查专项调研,进行了集中清理、集中备案和集中审查,共清理存量规范性文件4981件,备案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2113件,审查纠正存在不适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40件,率先实现了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工作全覆盖。
  “调研也发现,有20%的乡镇街道人大已经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有74%的乡镇街道人大支持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有超过95%的乡镇街道人大反映存在人手短缺、能力不足等困难。”刘永华告诉南都,针对人手不足、审查能力不足这一“先天”缺陷,浙江创造性地尝试将备案审查与代表工作、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基层民主单元工作结合起来,邀请基层人大代表、辖区选民、专家学者、律师等多方参与备案审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倾听各界意见,使备案审查工作在乡镇街道真正“立起来”,也让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工作成为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编辑/燕子(hchwyx7810@sina.com)